2022年4月27日星期三

馬斯克買Twitter一致叫好?

『世上最有錢的網民』Elon Musk馬斯克收購Twitter一案,由最初做了大股東但董事會不讓他干涉,於是拒絕加入並展開收購,一開始報價430億美元時Twitter的董事局還怕遭敵意收購搞一個「毒丸計劃」 (poison pill)來阻止,但才幾天馬斯克拿出440億元出來Twitter就立即答應了,完美地表現「本來想大聲斥責,但實在是太大了」的真理、管你什麼言論自由企業良知,只要錢夠大立即就握手接受了-反正Twitter也沒什麼言論自由企業良知之類的東西。
雖然馬斯克在收購成功後提出要全用戶實名化這點讓不少用家不安,但基本上用家都對這個收購有正面的評價,這算是很少有的現像,一般這類社交平台遭另一財團收購時,用家都會大反彈覺得會影響他們的使用,但這次卻很少聽到這種說法。
這個嘛,是因為Twitter的使用經驗本來就夠糟了?

沒自由用得也很差
以只能發140字的短文章打響名堂的Twitter,由於文字數很短適合快速投稿,因此在資訊傳播的效力遠要比可以長編大論的Facebook要強,而這也成了Twitter的最大賣點,快!事實上這種高速傳播的優勢在過去數年真的影響了不少世界大事。而且相比Facebook的嚴格,Twitter對用戶管制上算是輕的,別說露三點打真軍的AV影片也照樣可以放上去,加上很少很露骨地審查用戶的推文,沒人投訴的話很少主動出手,所以在一般人的認知上言論自由度是要比Facebook高得多。但隨著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被Twiiter永久封號一事後,很多人開始質疑所謂的言論自由只是裝個門面,一但去到政黨之爭就未審先判地把美國總統的推特帳戶殺了(當時還是「現」),Facebook本來就這副德性大家都明白,但Twitter搞這套就讓很多人相當失望。而日本AV女優帳號的凍結祭更讓人對Twiiter的管理十分不滿,那些帳號頂多只是一些清涼照,連點也看不到,只是因為有人投訴就查也不查就凍結掉,這和Facbook有什麼分別?
至於使用經驗也一直是Twitter的弱項,首先是最基本的編輯功能竟然都沒有,怕人改的話就加入修改版本顯示好,現在連改也不能改只能刪文,對容易打錯字的人很不方便。而一直想搞的收費帳戶又是意味不明,連Facebook都沒搞這套你搞這個做什麼?你的廣告會比Facebook的更多更討厭?至於大數據推文的功能也很爛,推的都是你沒興趣的東西,馬斯克說要公開演算法,在這之前先找重寫一次較好,不然公開了絕對會成為笑柄。
Twitter的app寫得很不好也不是新聞,用起來不就手,偏偏為了推廣告官方封了第三方app的實時更新api,強逼用家用官方app,但明明只要在api動一下手第三方也能支援推廣告、熱門關鍵字等功能。唯一算好是還保留了分組和最新推文,不然像Facebook那樣最消了分組甚至連最新動態也是最近才回來的做法肯定會抓狂。
至於和用戶無關的賺錢上Twitter不賺錢也不是新聞,大數據和演算法寫得爛自然推不了幾個廣告,不過因為廣告也受字數限制所以不像Facebook那麼惹人厭,這算是Twitter的一個優勢,即使打廣告也不會太影響用家的使用,不礙眼下很自然地看了。但明顯地Twitter沒把握這個優勢。

這些改革就夠了?
馬斯克在收購達成後發表的改革有種「開口隨便說」的味道,會不會真的照做不知道,像全實名制究竟是像Facebook連顯示名都要實名制,還是只是登記用實名但顯示還可以自訂則未明,公開演算法也不是說做就做,更重要是比起這些還有更多更重要和即時的問題要解決,最少先加一個編輯功能吧?
馬斯克出名神經刀,不按牌理出牌的風格真的不知他說的改革是認真還是問到時隨便說說,不過比起繼續讓那班笨蛋管Twitter還不如由新老闆去搞大動作,變化有可能好或有可能壞,但照之前就肯定是壞。
只是特斯拉在中國有很多生意,Twitter會不會影響特斯拉的中國巿場就很難說了。

2022年4月18日星期一

收圖進化史

  對於一個宅族來說,在網路上收同人圖幾乎是本能,即所謂「右鍵」。而從收圖的經歷,就已經是一個同人畫家的進化史。

BBS的年代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當時上網仍停留在56k的慢速上網,自然沒有幾個人會自己建同人網站來發表作品。那當時想找同人畫圖(並不單指色情同人圖,是泛指一切同人創作,如同人小說之類)相當麻煩,除非你直接認識作者,否則只能大海撈針。
當時收圖比較容易的方法最早是BBS,即是由一個人自己架一個伺服器再以電話線連上伺服器找圖。不過個人伺服器很慢也算了,當時的BBS幾乎都是全文字,圖片也只是俗稱ASCII畫的文字圖,要把圖當成檔案下載回來才知是什麼東西,相當不便。
比較好一點就是Usenet了,Usenet簡單來說就是由多部大型伺服器連線架起來的討論區,一般稱之為Newsgroup,不過實際上更接近討論區的功能,有點像今天高登討論區那樣。由於這些討論區是跨伺服器,也無需使用成本,所以成了很多同人畫家發表作品的平台,也是一眾宅族尋寶的寶山。
(其實Usenet更大的作用是任何人都能登入討論議題,可算是在高登這類單一有管理的討論區出現之前,最大型的跨國界討論區,也是知識的寶山,但這個就留待有機會再談了)。

個人網站的年代
好了,去到二千年,由於Usenet太過廣大,要在其中尋想要的東西十分困難,而且也很容易被人盗用,所以當個人網站開始流行的時候,一堆同人畫家便紛紛架起自己的網站發表作品。
這樣最大的好處當然是尋找單一作者的作品十分方便,而且只要作者不關站,放多久也沒有問題,因此這類同人網站相當流行,各種類型也有。不過由於不是每一個同人作家都有能力營運一個網站(即使現在自架網站也不是簡單的事),而且也不是每一個作家都有足以支撐起整個網站的作品。所以就出現了同人圖片站,讓作家把自己的作品放上去。不過由於當年的網站技術仍不成熟,所以這類網站往往都是以留言版的方式把作品放上去。好一點就是有專人負責把作品放上去,像現在仍很留行的同人小說網站就是這樣。好處是作者不需要花工夫和一堆網頁內碼搏鬥,但缺點是要專人處理,相當累人。

Pixiv的年代
到了2005年,Pixiv的出現把同人圖的發表又推到另一個境界
Pixiv作為同人圖庫,最大的好處是不需要再有一個人去一張張圖放上去,作者把圖上傳就完成了,省掉管理者很多工夫。其次Pixiv有留言版、評分欄等功能,方便作者和網民的交流,而且管理方便,很容易就利用關鍵字找到想找的圖,這些何優點大大方便了同人作家,他們不需要再花時間去營運一個私人網站來發表作品,只需要利用Pixiv來發表就好,也方便和讀者交流,甚至可以憑作畫來找到工作(不少同人畫師就是在Pixiv發表作品而被動畫公司拉去畫圖),因此很快就走紅,不但同人畫家愛用,甚至不少職業老手也利用這裡來發表作品。
由於是如此地方便,所以很多本來經營個人網站的同人作家也改用Pixiv來發表新作,又或者宣傳同人新刊等等,而讀者在收圖的同時也認識了很多不為人知的高手,當知道他們有新作時就去買,互惠互利。
這類大型的同人作品庫今天已成了收圖的寶山,而在可見的將來要找一個比這更方便的同人作品發表/收集的模式也不容易,因為這類網站一次過解決了同人作者、收圖者的麻煩,但又不會加重營運者管理的麻煩。相當方便。
不過托這之福,每次Comike之前兩個月在下就已經知道那些同人作家的新作,結果就是在MelonBooks買回一堆又一堆的同人誌了(汗

2022年4月10日星期日

比想像的要好得多的骨導耳機初體驗-Shokz Openrun Pro評測




追尋好的跑步耳機
由第一天跑步筆者就是邊跑邊聽歌,甚至比賽也一樣,沒有音樂或電台節目就不跑了,所以找尋好的跑步耳機是一大樂趣,由最初的有線耳機到藍牙耳機,由有線的藍牙耳機到完全無線的藍牙耳機,對於適合做運動使用的耳機都特別留意。
筆者對跑步耳機的要求,最重要的其實是使用時間,一般跑一兩個小時當然沒問題,但比賽由寄存行李開始到比賽結束隨時是四五小時以上,跑到最後幾公里耳機竟然比自己還快沒電絕對會打擊士氣。其次是連線穩定,有線年代用聲海的運動耳機線材經常斷掉,跑到一半一邊沒聲會讓人很火大,藍牙的話突然失去連接也很討厭。另外舒適度和穩定度亦是考慮要素,聲音反而比較不在意,做運動時也不可能專注地聽,只要不是太差就好。
去年買的 Beats Powerbeat pro不論電力、連線穩定、舒適其實都很滿意,尤其耳扣提供的穩定性最讓人安心,但充電盒的設計很差,經常因接觸不良無法充電,等下一次跑步時拿起耳機才發現沒電,一氣之下再找新的耳機。之前有用Bose的跑步耳機,所以買了也可以拿來跑步用的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不論聲音還是舒適度都很滿意,不過最大六小時要參加馬拉松比賽,對於筆者這種慢腳有點勉強,現在變成日常用的耳機。
就在一次搜尋最佳跑步耳機時,發現不少外國網站都介紹Shokz Openrun Pro,查一下原來就是有名的骨導耳機大廠Aftershokz改名後的新作,說到骨導耳機這家廠幾乎是獨霸巿場,而各大高科技網站都對Openrun Pro有很高的評價,加上最長十小時的使用時間很吸引,即使之前完全沒接觸骨導耳機還是在消費券派發的第一天買下來。




舒適度真的沒話說
耳機雖然比真無線耳機要重,但戴起來卻相當舒服,扣在耳上沒有壓迫感,別說戴眼鏡甚至加一個口罩也一樣沒問題,這點相當意外,因為掛耳類的耳機會扣著眼鏡而有點不舒服,但Openrun Pro沒有這個問題,而且因為中間有連接即使其中一邊不小心掉出來也不會像真無線耳機那樣整個跌在地上。另一個只有跑者才會明白耳機中間有連接的好處是,跑步中途想休息脫下耳機時,真無線耳機就要拿著兩粒小東西很不方便,但有線連接的話只要掛在頸上就可以,這也是筆者其實想Beats繼續推有線的藍牙耳機的原因。
回到Openrun Pro,由於骨導耳機並不是把耳機單元塞進耳窩,對耳窩沒有負擔,不然耳朵塞著一粒東西幾小時可是很累的。而且因不蓋著耳不會影響外間的聲音,減少路跑時出現的問題-很多人會想戴耳機會因為聽不到警號而出意外,但筆者多年經驗這不大可能發生,世上沒有耳機的聲音大得而蓋過警號聲,但在路上有人搭話如問路就真的可能聽不到,拿下耳機又麻煩,骨導耳機就沒有這個問題了。而骨導耳機獨有的震動感,如果安靜坐著聽那種痕痕的感覺有點怪,但跑步時就不會留意,而且貼合度很好,跑步時也不會影響傳音效果。
操作方面耳機有多功能鍵,但不是觸控鍵而是實體鍵,而且做得很硬,要如觸控耳機那樣邊跑邊用很難,只能停下來再按鍵,不怎樣順手。防水雖然只有IP55,不能直接拿去沖洗,不過筆者也不會拿去沖,用乾毛巾抺乾淨就算,加上IP55足夠防汗以及一般雨水,正常使用的話IP55的防水已夠用了。
專用app沒有什麼可以設定的,除了往後可能要更新firmware外也沒有什麼機會用到。

骨導耳機的價值是?
最初筆者測試時把聲開到最大,聲音接近能蓋過車聲的程度,跑了一小時看一下電量竟然用了20%!等一等!這樣不就等於最大音量只能聽四小時?太少了吧?
想想可能第一次使用電量估計不大準,正想第二天再測試時突然想到:骨導耳機的最大價值不就是可以在聽到外界的聲音?如果耳機的聲竟然蓋過了外界聲音那又有什麼意義?
想到這點後,第二天把聲量降到一半再跑,聽網台由於網台怕主持爆咪而把聲音壓低些,只有一半音量即使切換成聲音模式(耳機有用來聽音樂的一般模式和聲有聲書、電台的聲音模式)也很勉強,但聽音樂的話晚上比較寧靜的街道沒有問題,當然有車駛過就會蓋過,但還算可用,而一小時電力只用了7%。第三次把音量調高到七成五,這樣即使路上比較吵也勉強能聽到音樂,一小時半大約用了13%電。第四次則推到八成音量,一小時半大約是15%,基本上和官網資料差不多,八成音量不論聽歌還是電台都足夠清楚,也不會蓋過外間的聲音,電力估算要聽上七小時以上沒問題,算滿意了。
充電不是USB線而是專用磁力線有點不安,這類充電接頭多用很容易因為接觸不良而無法充電,只是這個不是用了一段日子是試不出來的,所以暫且不管。
至於音質,本來骨導耳機先天設計就很難和傳統耳機相比,所以也沒太多要求。而Openrun Pro在這方面表現算很不錯,拿來聽動畫歌表現很好,女聲的表現能力超出預期,中高音很亮麗,低音不很強但還不錯,以跑步耳機來說算相當不錯了。雖然只支援SBC好像有點弱,但聲音本來就不是賣點,支援AAC或Aptx好像也沒什麼必要。連線也穩定,Bluetooth 5.2的年代還會無緣無故斷線真的會抓狂。

結語
對於喜歡路跑,想要保持對外間的反應而又想聽音樂,而且對使用時間很在意的跑友來說,八成音量可以聽七小時以上的Shokz Openrun Pro絕對夠用,音質雖然不能和傳統耳機比較,但『跑步為主、音樂只是輔助』的要求下有著想像以上的表現算是驚喜。舒適度相當滿意,掛個半小時耳朵也不痛也不覺重。操作還可以,實體鍵用起來不大就手是美中不足。
對於沒音樂就跑不了步的跑友來說Shokz Openrun Pro值得一買,尤其試過抹汗時試過一邊耳機掉到地上的跑友更值得一試。

優點:
舒適度極高
電力夠長
音質比想像中好

缺點:
操作不很順手

2022年4月8日星期五

遊戲訂閱制真的是大未來?




Netflix的成功,讓越來越多的服務甚至不是服務都採用定期付費制,上至Netflix、Disney+,Spotify和Apple Music當然也是。然後是Xbox Game Press,再到各類app的年費使用計畫,總之就是不再一次買斷,要用家年年付費。
先不管把app變成年費使用制,這是另一個問題,現在主要談遊戲訂閱制的情況。

影音書訂閱制為何成功?
現時最成功的服務訂閱制當然是Netflix、Spotify、Amazon unlimited。Xbox Game Pass應該也算是成功吧?最少是沒失敗。
這些訂閱訂畫的成功最重要就是「抵」,只要付數十元就可以看大量的電影、電視劇、歌曲、書刊雜誌,每個月只要看兩三套電影,看兩本雜誌就回本了,而看幾套電影幾本書再怎樣忙都做得到。音樂更不用說,即使想不到有什麼好聽隨便找些歌播來當作業BGM也好,總不會吃虧。
這類服務要成功必需要要海量的資料源,即使你根本看不了那麼多劇,但數量越多抵的感覺就越強烈,比起一兩套非看不可的人氣劇集,超多的垃圾劇反而更能吸引人訂閱,每個人都會想「在一堆垃圾中總會有一兩套能看吧?而且最少還有自己平常看的東西」-即使最後看來看去還是那幾套老片,物量戰從來都是這類服務的成功關鍵,而且比起新片老片更有優勢,因為要找一些數十年前的老電影很不容易,而現在只要輸入關鍵詞找一下就好,方便得很。歌曲也是同一道理,很多老歌你不會想聽到買下來,但就是想聽一下,那spotify或apple music的作用就很大了。
說白一點,這類服務最大作用是以一個相當便宜的價錢提供大量『無可無不可』、『錯過也不要緊』的副娛樂,如果真的很想看的話早買了影碟或唱片又或者數位版吧?就是因為這些東西不值得長時間擁有所以才只會在這些服務上看吧!

遊戲和其他娛樂訂閱制的不同
同樣是訂閱制,遊戲和影音書的訂閱制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是遊戲是和硬件連在一起的,其他服務和硬件沒有什麼連結性,不管你用電腦手機電視看都差不多,差別頂多是畫面大小又或者串流速度差別,但對內容沒影響。但遊戲卻和主機綁在一起,PS Plus的遊戲就只能在PS上玩,而且還只能在某一代主機上玩,Amazon unlimited會限制你只能在某一代的kindle上看嗎?Xbox Game Pass比較好但只是由綁死單一硬件變成單一硬件或單一平台,而且電腦還要看性能,差點也不能玩,Spotify會因為你的手機是五年前的舊iPhone而不能聽歌嗎?
另一個特點是遊戲有著很強的「綁人」能力,電影一套最多三小時,一套劇十話最多十小時,但遊戲可以一隻玩一個月以上,連線遊戲玩一兩年不奇怪,即使一般遊戲如信長野望等閒是半年以上,任天堂的遊戲玩上兩三年更是司空見慣,這種一隻遊戲可以玩很久是遊戲可以賣很貴的主要理由,像信長野望賣一萬日元很貴,但玩上半年每天兩三小時就什麼都賺回來了。一般遊戲七千日元左右玩一個月絕不是問題,抵買度是相當高的。
而遊戲玩家有著貪新忘舊的特性,除了懷舊之外很少人會故意找老遊戲,遊戲推出當然第一時間玩,一個月都沒買就很容易遺忘,又或者等Stream減價才買,這和影音沒什麼時間性、三十年前的老歌一樣會年輕人喜歡聽不同,現在還會有年輕人想找PS年代的鬥神傳或鐵拳來玩嗎?開玩笑吧?不重製的話會有幾人想玩當年的FF7?

遊戲訂閱制的弱點
說了這些遊戲的特性,就明白遊戲訂閱制的先天弱點。
首先是綁硬件,Xbox Game Pass還好可以在電腦玩,但PS Plus只能在單一主機上玩,沒有主機就完全不用考慮,即使有一部主機頂多七八年就結束,之後又是另一個服務,這當然不方便,但這不是很重要的問題。
重要是,你有多少時間玩海量的遊戲?
遊戲本身的綁人特性,你玩一隻遊戲就不可能有時間玩另一隻遊戲,而這一綁不是兩三小時、兩三天而是兩三個月以上,那再多的遊戲庫對你而言都是沒意義的,那還不如只買一隻遊戲算了。這不像影音產品一套電影再怎樣好看也只是兩個多小時,理論上一天一套一個月可以看三十套,但你可以一天玩完一隻遊戲嗎?爛片只需要十分鐘就知道了,但爛遊戲最少也要兩三小時才可以判斷,時間成本太高了。這樣還不如在epic開個帳然後等他們的免費遊戲吧!
而貪新忘舊是最大問題,遊戲過三個月沒有新鮮感要人玩就很難,沒幾隻遊戲是像薩爾達又或者瑪利歐可以賣幾年的,除了線上對戰類可以長時間留人,一般遊戲只要頭一個月不好賣就幾乎等於失敗,那遊戲庫儲再多的也是一點用都沒有,你不可能現在還玩FIFA 2010的,如果當時不玩的現在也幾乎肯定不會玩,不大可能因為訂了服務去找這些當年完全沒想過要買的遊戲來玩。

Xbox Game Pass真的成功了嗎?
當然,你可以拿Xbox Box Pass作為成功的例子,但這有點不同。
首先Xbox Game Pass最大武器是可以玩最新的遊戲,而這些遊戲是由MS自家或子公司開發的,在現今開發3A大作的成本而言,一般遊戲公司不可能讓服務供應商第一時間提供給玩家,一隻可以賣數百上千萬的遊戲要遊戲公司放棄那數億以上美元的收入?根本不可能,但MS自家就可以,反正他們錢特別多,以本傷人不是問題。這和任天堂可以推出重量級大作在新主機的道理一樣,自家的主機當然要支持,反正任天堂的遊戲可以賣好幾年,即使推出時受限主機數而賣不好,數年下來還是能賺很多錢,但這只有任天堂才可以,其他公司學不來。
而最重要是,Xbox是弱勢平台,本來就沒幾人會買Xbox的遊戲,拿來半送半賣也沒差,反正MS超有錢,還會在乎遊戲的開發成本嗎?買那麼多遊戲公司已花這麼多錢,再花個幾億開發遊戲放在Xbox Game Pass當然只是小兒科。
現在看起來好像很順利,但如果算一下收購其他遊戲公司的成本,就發現還是賠本生意,只是訂戶數還算不錯看起來好像很厲害,但這種以本傷人的戰法和epic狂送遊戲擴大epic game store的人流差不多,都是看來很猛但能不能賺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
另一個問題是遊戲的製作太花時間,等閒三四年以上的3A大作,即使買再多的遊戲公司也很難保持每年穩定有兩三隻主力大作,一年一隻已經很厲害了,玩家真的可以在玩完遊戲後不續訂,等到有想玩的遊戲時才再付錢,這就失去了訂閱服務那種有著穩定收入的優勢了。
比起來任天堂的online服務就不是這種東西,主要是連線服務費,老遊戲只是附送的,而且一年才一百多元,如果家庭計畫一個人更可以便宜到一年數十元,幾乎是可以遺忘的價位,玩家也懶得取消,不玩遊戲時也繼續付費。但Sony的Plus加強版玩的都是以前的遊戲,很難想像會付費使用PS Plus的人沒玩過那堆遊戲,也如上面提到的:值得玩的,以前早就玩了,不值得玩的,現在也不會玩。

未來,誰知道?
當然,世界變得太快了,十多年前筆者在雜誌寫文章說數位遊戲很難流行,當年的8M上網已經叫寬頻了,怎想到現在手機隨便都可以數百M、家用連線1000M是基本?
或者MS真的想到辦法在月費上回收那筆巨大的遊戲開發費還有錢賺,又或者什麼新技術讓遊戲的開發成本可以降到月費也足夠回本,讓更多遊戲公司願意把新遊戲放上月費平台給人第一時間玩,所以在這先打個底,減少給打臉時的難看度。
但最少Sony也不覺得現在的訂閱服務真的有那麼重要,所以自然不會把新遊戲放上去,一副人有我又要有的想法,真的有可圖時不致輸太多,沒可圖時也沒什麼損失。
而從過往的歷史經驗,不是認真地想要成功而抱著「人有我又有」的東西都是失敗收場,雖然全力去拼也不見得一定行,但最少這種態度搞出來的東西就肯定失敗,就是這麼一回事。

Featured Post

隱世監聽名機? YAMAHA HPH-MT8

前言: 差不多三年沒去日本,早有了要去血拼的想法-說「血拼」其實也只是買個有點貴的耳機。之前想買Grado SR325x,在yodobashi和e-イヤホン試過幾次,聲音是不錯但做造實在不敢恭維,而且硬是有點什麼不對勁,筆者敗家的哲學是,如果試過幾次都無法讓自己打開銀包,那這東西...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