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9日星期二

Sony推出月費遊戲計畫




傳也傳了很久了,Sony為了對抗Xbox Game Pass,推出 PlayStation Plus Extra、Premium服務。
本來的付費服務PlayStation Plus改名為 PlayStation Plus Essential / PlayStation Plus 基本,包括每個月可以下載兩款遊戲、獨家折扣、保存遊戲的雲端儲存空間和多人線上遊玩的存取權限。而新加的 PlayStation Plus Extra / PlayStation Plus 升級就可以下載包括PlayStation Studio和其他遊戲公司、多達四百款遊戲,香港定價為每月 HK$75 / 每季 HK$215 / 每年 HK$515。PlayStation Plus Premium / PlayStation Plus 尊貴則再加可以在PS4/PS5上玩 PS、PS2、PS3、PSP多達四百多款遊戲,不過台不支援串流遊戲服務所以只能下載PS、PS2、PSP遊戲。有串流遊戲(即是有PS3遊戲)的地區為定價每月 17.99 美元 / 每季 49.99 美元 / 每年 119.99 美元。至於沒有串流的地區則每月 HK$85 / 每季HK$239 / 每年HK$599;台灣定價每月 NT$338 / 每季 NT$928 / 每年NT$2,288。
新服務六月推出,PS Plus 會員會變成 PS Plus Essential 會員,海外的 PS Now 會員就會轉移到 PS Plus 尊貴。

可說是理所當然的做法了吧?看到XBOX好像搞得不錯,這種事從來都是人有我有,Sony不照做反而奇怪了。只是Xbox Game Pass最大賣點是可以玩到最新的遊戲,也就是只要付了費最新遊戲可以第一時間玩到。XBOX不少都是自己的遊戲,以本傷人沒問題。但Sony自家的遊戲不多,要其他遊戲公司犧牲銷量給你讓用家第一時間玩太難了,想想From Software會讓PlayStation Plus Extra用家在發售當天就可以玩《Elden Ring》?跟本不可能,老遊戲給你免費玩沒差,新遊戲想也不用想。而老一點點的遊戲究竟有幾人會想玩是問題,會使用PlayStation Plus的用家很多都是遊戲迷,以為他們會沒玩過這些老遊戲?至於不是PlayStation Plus的輕量用戶也不見得會對老遊戲感興趣。
至於更老的遊戲,以個人經驗通常都是你想玩的老遊戲永遠不會在架上又或者要另買,沒興趣的卻塞一堆。遊戲和電影不同,老電影過幾十年還是會有人重看又重看,但老遊戲除了找回憶之外一般人很少會找一些多年前的遊戲去玩,他們看到那些破爛的CG就立即關機了,更別提遊戲和電影不同,電影看一次最多三個多小時,但遊戲一隻可以玩上兩三個月,新遊戲也沒時間玩還給一堆老遊戲?任天堂那堆紅白超任遊戲也只是當成付加服務,用家要的是線上功能,像現在推出追加包如果沒玩動森又或者瑪車8,你會為N64老遊戲和Mega Drive老遊戲來花多一筆錢嗎?像筆者最想玩的《Adavnce大戰略》也沒放進去,夢幻之星只有最後一集!
雖然個人是不看好,但在人有我有的原則下推出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反正不出白不出,難道買PS5的人會為了玩老遊戲而去拼一部回來?買Switch也不會只為了那堆古老遊戲吧?新遊戲都玩不完了。但XBOX如果不買那個Xbox Game Pass真的沒遊戲可以玩,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2022年3月24日星期四

iPad Air (第5代)使用一週感想



前言:
其實筆者對用了五年多的iPad Pro 10.5吋沒有太多意見,因為主要是在家上個網看看影片和漫畫,簡單就是浪費強大的性能做簡單的事。不經不覺用了五年多,除了畫面上有一塊光班也沒什麼問題。而隨著買了iPad mini(第6代)之後連漫畫也不用看了,只是早上吃早餐時上網以及玩遊戲時查攻略之用,理論上沒有換機的必需。
但,敗家的重點不就是買不必要之物?之前iPad mini為了用消費券而買不到紫色,這次不等消費券官網一開售即訂,Apple也不負所托地準時送到-別小看這個「準時」!由於疫情影響物流,Apple明明一早已經托運出來,但也要等到貨送到香港肯定能在當天送到才通知順豐更新貨件狀態。



外觀:
外型和上一代一模一樣,所以也不用等新設計的保護護殻,既然買的是紫色機自然要買透明保護護殻,原廠的磁石套是很漂亮輕巧,但並不保護四角,而我們都知道最容易跌傷的就是四角,筆者的iPad Pro的角在有保護套還是撞凹了,當然要更便宜但保護性更好的保護殻。紫色的底殻很漂亮,有說按中間的蘋果logo會凹下去(即外殻和iPad零件之間有空位),個人覺得沒什麼影響,而且加了保護殻也按不到所以沒問題。
Touch ID放在右上角用起來很順手,而且比Home鍵直覺一些,按電源開機就順便解鎖。而且按電源鍵基本上只用食指,不像以前食指和中指都會按到要多做幾個指紋認証,而個人感覺在iPad用Touch ID會比Face ID實用,因為解鎖時不需要看著畫面。
畫面的漂亮不用說了,至於和iPad Pro的最差別ProMotion,雖然有的話畫面真的超順,最高可以 120 Hz更新率爽爆了,但沒有也不覺得有太大影響,尤其像筆者這種一般用家有沒有都沒差,就真的是爽度問題。iPad Pro的四揚聲器和Air的兩揚聲器也是心理爽度大於實際使用,反正都是用耳機或藍牙揚聲器,這個差異也不是問題。至於USB-C接頭『只有』USB 3.1 Gen 2就更加了,現在的USB4/Thunderbolt 3週邊不但貴而且種類少,USB 3.1 Gen 2的10G就很夠快了,又不是電腦要那麼快幹什麼?
M1有多快就不用說了,Apple夠狠是直接把iPad Pro的M1下放,性能完全沒打折,就像筆者的iPad Pro用了五年多還是很順,這部iPad Air也可以用了好幾年不用換。256G容量這點作為和Pro的區隔倒是重點,如果真的打算拿來作為第二部甚至第三部電腦,256G可能有點不夠用,只能升到Pro。但用來上網玩遊戲畫畫圖的話,256G其實可以了。
鍵盤方面筆者用來打字的機會不多,真的要時都用logitech的keys to go,要拿來當第二電腦的話買專用鍵盤跑不掉,只是當年買的原廠專用鍵盤用不了幾次就因為接觸點不良用不了,有了戒心就只買藍牙。不過這只是個人經驗,如需要經常出外作大量文字輸入,那Combo Touch或原廠的精妙鍵盤還是跑不掉的。



使用:
如上文提到筆者是輕用量用家,最大的用途是上網看電子雜誌。上網當然很爽,和iPad Pro 2017機身差不多,但沒了Home鍵所以畫面長了1cm,而且沒了Home鍵橫放看起來平衡一些。至於電子雜誌,iPad Air最大優點是大,但問題是有點太大了,用來看漫畫的話解像度會有點追不上,畢竟日本漫畫單行本大約就是iPad mini的大小,用iPad mini看解像度剛剛好但iPad Air就太大了,反過來雜誌不少都是A4大小,用mini的話文字太小要經常放大,但iPad Air即使不放大文字也夠清楚,不管是老花眼還是大近視都可以。
可以用第二代Apple Pencil,如果是寫筆記或簡單圖的話這個大小足夠了,但真的想拿來當繪圖板的話個人覺得還是得買12.9吋會舒服得多。同一道理如果真的想把iPad當然有觸控的mac的話買12.9吋加精妙鍵盤是正確的選擇,11吋有點小。
續航力還是十小時,個人沒實測但過往Apple很少在這個地方灌水,所以不用擔心。

結語:
如果是想要一部有觸控功能的mac可以經常出外工作使用的話,12.9吋的Pro加專用鍵盤是跑不掉的投資,不過1T容的iPad Pro就是一萬五千港元,再加鍵盤就要一萬七千,如不是非要觸控不可的話買Macbook Air 16G加1T容量才一萬二千八,五千只為觸控如果考慮CP值的話不怎樣化算。
如果像筆者這類上個網、玩遊戲(雖然除了原神也沒什麼遊戲是一般iPad推不動的,更別提M1)、看影片看雜誌的話,六千元的iPad Air性價比相當高,考慮一部可以用五六年,平均一年才一千真的不貴,相當抵玩。
一般Apple產品很少人會提CP值,但由mini到這部iPad Air再到iPhone SE3都是難得的CP值很高,甚至Mac Studio對比同級產品也不算貴,Apple也越來越能在價格上和其他產品競爭了。








2022年3月15日星期二

日本的郵購

(原刊在aniave 319期)

日本說大不大,很多鄉間小鎮即使在日本去一程也一整天,由於交通並沒有想像中的方便,所以郵購在日本可是相當流行的玩意。而在下住在日本也是郵購的愛好者-即使住的札幌算是大城市。

時間指定
在香港,你如果選擇郵購的話,會有很頭痛的問題,就是如果你訂了東西,是沒辦法決定送貨時間的!像Apple store購物,你訂了東西由於不能指定時間,萬一送貨時你不在家,那對方就只會留下紙條要你再約時間。當然,如果你不是很趕著要的話差那麼一點時間沒關係,但你滿心期待的等著把玩新玩具,而明明知道那天送貨的時間不在家,卻不能要求在同一天的另一個時間送貨,多等一天的感覺有多難受很容易理解吧?
但日本不一樣,不論是日本郵政還是黑貓便等速遞公司,都可以在訂貨時指定送貨時間,而且還準確到兩小時之差!例如你要晚上八時才回到家,那就可以指定晚上七至九時送貨,那送貨員就會在那個時間上門,保證準確。至於日期也自然可以指定,如你只有週一至週三的晚上在家,那就指明在週一至週三的七至九送貨,方便得不得了。
如果真的沒有人的話,送貨員會留下紙條,你可以叫他再送貨,又或者親到公司的地區營業所拿貨,這對心急的人也很方便。

貨到收現金
另一樣相當方便的是,日本的速遞是有代收費用的服務的!
例如你是中學生,你想買一隻遊戲, 由於Amazon表示可以在發售當天送到你手上,那自然不需要去排隊了。但你沒有信用咭,也不想麻煩的去郵局或便利店付錢(日本的郵局是有一部份銀行功能的,而便利店則可以用自動付款機交付費用),那就可以選當貨物送到府上時把錢給送貨員。
這種方法十分方便,一來不必事先付款,以免收不到貨時不知該怎樣把錢追回來,而且省時省事,和去店直接買沒兩樣。不過也會有問題,當然,如果你買的是一般東西自然沒問題,但郵購很多時都是見不得人的東西,而日本的送貨不論是郵局還是速遞都要在貨件包裝上寫上貨名,如果家人收貨時不就知道我訂了抱衴了嗎?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日本搞郵購的店都會很懂事的,在貨品名稱上寫上「雜貨」、「電腦零件」等等沒意思的名字,當然,你也知道不會是這種東西,但總比寫著「AV光碟」好吧?
(不過有時也會出錯,像某成人遊戲公司不小心把抱衴名字寫在包裝上,剛好訂貨的人不在家,結果訂貨人也不知該不該去營業所把貨拿回來。為了這件事該遊戲公司還得出通告道歉呢!)

便利店取貨
日本的便利店是出名萬能的,在智能手機還未出現的年代,日本的便利店就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其他功能次回再談,以郵購為例,你可以叫店把貨寄到最接近你的便利店,雖然不是每一家店都支援這個服務,但像Amazon這類店都會支援便利店取貨,你只要拿著貨單編號,到便利店給店員看就能取貨,這方便一些工作不定時不能在白天留在家中取貨的人。而除了這類人之外,最合用這種服務就是如在下這類海外旅日的人了。在下的做法是出發前一週甚至是三天前訂貨,然後到埗後才去取貨,十分方便。甚至連可以在一般店找到的也會用這個方法買,因為不必花時間去店裡買,而且一來就可以到手,簡單多了。
當然,現實的店舖還是有其意義,像在下就很喜歡進行window shopping,光看不買也可以待上一天。但郵購服務這麼方便,能夠活用的當然會活用。還記得當年住宿舍時房間都是代人買的郵購貨品呢!

2022年3月10日星期四

配角始終是配角-《飛隼與寒冬戰士》


作為MCU的原創電視劇系列第二套的《飛隼與寒冬戰士》,其實比起第一套的《溫黛與幻視》更有電影感,更有本家的味道,但出來的評價卻並不好,問題出在將兩個根本不夠格當主角的人硬扛上去。

「後美國隊長世界」
《飛隼與寒冬戰士》的故事是在終局一戰之後世界一半人回來了,消失了五年的人突然回來當然不會是一句『歡迎回來』就了事,資源的大洗牌以至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而《飛隼與寒冬戰士》的開始就是飛隼和冬兵應付反愛國主義組織「旗幟粉碎者」的恐怖活動而出擊。
在故事風格上真的最有電影感,既不是大玩處境喜劇,也不是時空大亂跳,亦不是聖誕動作片,本格派打恐怖份子可算是最四平八穩的故事了,如果只看劇情大要也很穩當,沒有什麼超展開,描寫飛隼由最初不想成為新一代美國隊長到最後承繼那面盾牌的成長,不管怎樣看都很穩,沒有什麼暴走的空間,即使不是特別精彩但也不至於難看,對吧?
但出來卻是讓人搖頭的東西,一堆讓人不耐煩的劇情,說教味太重的情節,以及,兩個沒有主角味道也沒有火花的人當主角。

沒火花的拍擋誰要看呀?
《飛隼與寒冬戰士》和前兩集的美國隊長不同,第一、二集的美國隊長是以隊長為中心其他人圍著他來轉的單天保至尊,至於第三集則是雙主角隊長和鋼鐵人各佔一半。但這套《飛隼與寒冬戰士》則是二人一組的拍擋型主角,這類二人一組的主角很常見,遠的不說《鷹眼》就是老鷹眼和女鷹眼的二人組,動畫的《Tiger&Bunny》也是這類。這類二人一組的主角有固定公式,不外乎是一個老手搭一個新手、一個很沉著冷靜一個很衝動、一個理智派一個直覺派,二人由最初互看不順眼到最後合作無間地解決危機之類,雖然會有一些變化但不會脫離太多。
《飛隼與寒冬戰士》走這套也沒有什麼不對,問題是這種套路的先決條件是兩個主角需要有火花,偏偏飛隼和冬兵二人別說沒火花,連交流都少得可憐,就只是兩個同事一起處理問題,你有你做我有我做,二人太成熟同質性又高,根本爆不出火花,這樣的拍擋一點也不好看,這就已經是大問題了。另外他們兩個當初都是以襯托美國隊長而生的角色,少了隊長他們就不知所措了。套筆者妹妹的說法是「兩個受走在一起沒人當攻,怎可能好看?」

齊莫還比較像主角是什麼玩法?
至於更嚴重的問題是不論飛隼還是冬兵都沒有所謂的「主角氣場」,別說單人沒有,甚至一加一都沒有等於二的加乘效果,主角沒有主角格是最致命的,不然主角為什麼收的片酬最高?就是主角的魅力足以扭轉一套作品的成敗,像洛基的劇本其實不怎樣,但Tom Hiddleston的個人魅力爆燈,讓本來普通的都變得好看了。可是這裡不管是Anthony Mackie還是Sebastian Stan都是配角型演員,不客氣的說法是「穿著龍袍也不像太子」。
這個問題最明顯是中段斯莫男爵登場之後,其中一幕是三人走到一間設施,斯莫叫二人等一下他去套小女孩的話,那一幕如果不說的話觀眾肯定以為斯莫才是男主角。想想如果其中一人換了是隊長的話會有這種主角變打雜的荒謬感嗎?肯定不會,但在這裡卻出現明明是配角而且佔戲也不多的斯莫要比兩個主角更主角,主角反而很適合站在別人身後當配角,這真夠慘了。
更離譜是美國特工甚至還比這兩個主角要搶眼,甚至會有觀眾想看美國特工當主角的劇情,沒有比這個更糟的了。

為什麼要聽你對我說教?
《黑豹》也好,《飛隼與寒冬戰士》也好,這兩套作品都是所謂的黑人平權電影,也就是借電影來為黑人發聲。在現今荷里活的大潮流這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只要劇情有趣就好。
但這兩套都有著同一問題,就是說教味太重,觀眾好像坐在電視上給導演指著說美國的黑人有多慘多慘,觀眾看電視電影是為了娛樂,沒有理由非要聽你說教,由一開始飛隼姐姐遇到的問題到最後飛隼的說教,那根本和劇情完全無關,而只是硬塞一些美國黑人遇到的問題,以及他們的想法,沒有和劇情結合的說教讓人看得很煩厭,只有製作人自己爽。一兩句還好,但六集下來最少有一集半都是這些東西就很過份了。
另一個讓人很納悶的是飛隼接受那面盾牌的心理轉變。最初他拒絕那面盾牌可以理解,既然覺得沒有這個資格就把那盾牌收起來吧,反正不說誰知你有那盾牌?因為那是美國政府的東西?之前和隊長在德國打了一場交要坐牢的人還想這種小事?好了,美國政府找另一個人當新隊長又不爽,連冬兵都看不過眼了,之後搶回盾牌後卻突然覺得與其讓人拿還不如自己拿,什麼時候有了自己夠資格當美國隊長的信心了?既然現在要當那之前就不該交出去吧!完全沒描寫心理轉變,只是跑去問一個老兵的故事就下了決定,一整個莫名其妙。到最後當了新美國隊長後來的一場說教完全硬來。
最讓人火大是最終話結尾標題由《飛隼與寒冬戰士》變成「美國隊長與寒冬戰士」,完全是那種「白人能做的黑人也能做,而且還搶掉白人做的」的典型woke做法,套中段的黑人老兵說「有自尊心的黑人不會要那面盾牌」,為什麼飛隼就不能成為獨當一面的超級英雄而非要用另一個人的招牌?這和一堆黑人版超級英雄又或者人版超級英雄都只是自High,滿足自己的虛榮感而不是真正的自立自強。

不要有第四集了,拜托
雖然結尾留了很多伏筆,但結束之後卻沒有聽到什麼有續集的消息,相比起好評不絕的《溫黛與幻視》和會有二期的《洛基》,甚至評價也不錯的《鷹眼》,這套真的沒聽到什麼二期的消息,很好,証明MCU還沒到了沒救的程度,還記得他們是一間商業電影工作室,拍的東西是為了賣錢的。
不叫座也算了連叫好也沒有,有錢也不是這樣吧?想搞得像星戰電影那樣嗎?

2022年3月8日星期二

M1 Ultra登場簡評Apple2022年春發表會



雖說Apple的守秘主義很有名,但只要不是完全自設廠房,當硬件要交給其他公司生產時守秘就近乎不可能了。而這次2022年春的Apple發表會也不意外地在開始前幾乎所有硬件的情報都漏出來,不過在這種再沒有秘密的年代Apple還是留了一手,就是M1家族的最強存在,M1 Ultra。

M1 Max+M1 Max=M1 Ultra=Mac Studio
這次發表會很多人估算會推出M系CPU第二代M2,以及更新Macbook Air以及Macbook Pro 13。但二者都沒出現,反而是在發表會現不到一週流出的新機、介乎Mac mini和Mac Pro的Mac Studio卻突然彈出,不過消息流出時也沒有透露使用的CPU,筆者想應該是M1 Max吧?雖然Intel推出第十二代CPU,但論到省電和性能的性價比上M1 Max還是首屈一指,放到桌機上也沒有什麼問題。
沒想到Apple想到把兩個M1 Max合體成為M1 Ultra,而且不是傳統那種在主機硬塞兩個CPU的玩法,而是利用在開發時早就預留但沒公佈的接口,以新封裝架構 UltraFusion把兩個M1 Max合體成為M1 Ultra。M1 Ultra最高支援128G Ram、頻寬來到了 800GB/s、20 核心 CPU(16 顆效能核心和 4 顆高效率核心)和 64 核心 GPU、 32 核心神經引擎,而且比起同級的X86晶片要省電得多,雖然Apple沒公佈比較對像,但以M1 Max的表現應該沒吹牛。
配合M1 Ultra推出的Mac Studio,其外型有如兩台Mac Mini疊起來,據Apple表示其性要比 16 核心 Intel Xeon Mac Pro 有 90% 的效能提升,而且有六個 Thunderbolt 4(前二後四)、兩個USB-A、一個HDMI、一個10G lan接頭、耳機接頭、前方還有一個SDXC 讀卡器,基本上已不需要USB Hub就有足夠的連接性。入門版用M1 Max賣15999港元,已有32G RAM和512G SSD,M1 Ultra版賣30999港元,64G RAM和1T SSD,如果選最高配備M1 Ultra 20核心 CPU和64核心GPU、128G記憶體8T SSD則要60999港元。
由於Apple表示還會有Mac Pro,所以Mac Studio看定位應該是介乎Mac Mini和Mac Pro之間的機種,對於需要強勁效能但買不起Mac Pro的用家來說是一個相對實惠的選擇。

較合理的Studio Display
Apple自家雖然有推出專用顯示器Pro Display XDR,但38999港元的售價真的太離地了。比起來Studio Display 27吋5K Retina 顯示器,六個揚聲器支援杜比全景聲和空間音訊,前置12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三個USB-C和一個 Thunderbolt 3,並能供電96W,這個配備「只」售12299元明顯有很高的競爭力,想想LG同級的顯示器也要一萬吧,加多三千元就可以支援杜比全景聲和空間音訊還有鏡頭,再加二千元還可以有 nano-texture 玻璃,說貴也不是真的貴很多,只是可升降的支架要多付三千,還不如買個數百元的iMac座托高算了。
如果不需要連接Windows的話,單純作為Macbook Pro的外接顯示的話幾乎沒得挑,一切Mac的機能都能使用,還特地加入了A13晶片來處理影音,想想其他廠牌的同級顯示也要破萬的Apple的Studio Display還算親民。

M1 iPad Air
沒意外地升級的iPad Air,除了顯示沒有ProMotion、鏡頭前後各一個1200 萬像素鏡頭之外就和iPad Pro差不多,而且USB-C接頭支援Thunderbolt / USB 4,如果不需要很大的畫面以及大容量的話,256G版本只需5999港元算是合理了,像筆者那台第二代iPad Pro畫面有光班,但換12.9吋又太貴兼主要在家上網看影片,一萬元真的太重又太貴,現在只需六成的價錢就能入手M1的iPad,可說是繼之前的iPad Mini後又一性價比一流的產品,尤其Mac Mini 256G wifi版也要5199,多付八百就能升到M1真的很便宜。

不意外的iPhone SE3
iPhone SE3是最沒意外的產品,還是用回iPhone 8的外型,但升級到5G網路,比大小其實還要比iPhone 13 mini要大一點,但畫面卻只有4.7吋,理由當然是保留了Touch ID,防水只有IP67就比iPhone 13的IP68要差一點點(其實只要不是iPhone Shower的話這個差距根本不重要-應該說真的用花灑來洗的話再怎樣防水都會有失陷的一天),但價錢卻差了一截,iPhone SE3 256G只需要4999港元,但iPhone 13 mini卻要6799港元,差了千八就不算是小數目了,甚至如果只是買來作後備手機,64G只需要3699港元真的很便宜,想想只要不是瘋狂拍照又或者裝一堆遊戲的話,一般日常應用64G絕對足夠,比起以前最少只有16G真的強太多了。
另外推松嶺綠 的iPhone 13,終於有裝甲騎兵版的iPhone了?

結語
這次發表會雖然沒有傳聞中的M2以及新的Macbook,但Mac Studio加M1 Ultra真的嚇了一跳,iPad Air用M1也是驚喜,在這個已沒有什麼秘密的年代還可以藏這一手不得不說Apple有一套。
個人的話Mac Studio真的用不著,還是專心等27吋的iMac好了,iPad Air倒是值得入手,五千多元即使只是在家看影片雜誌上個網也不是很浪費的事-反正iPad mini也是用來看電子書吧!Studio Display由於家中還有Windows電腦,沒有HDMI接頭就真的用不著,iPhone SE3暫時還不需要,暫時也不需要第二部手機。
接下來的WWDC平常不會有硬件發表,但也有可能推出新的iMac以及M2 Macbook,一切就要看Apple的想法了。

2022年3月5日星期六

聲優Awards 2022簡評

雖然老說這個聲優Awards沒什麼公信力,但每次公佈還是忍不住說幾句,是在雜誌上寫文章得到的習慣吧?在開始前先看看這2022年(第十六回)的名單
 
主演男優賞:小野賢章
主演女優賞:緒方恵美
助演男優賞:立木文彦、中村悠一
助演女優賞:小松未可子、高橋李依
新人男優賞:市川蒼、川島零士、佐藤元
新人女優賞:相川奏多、赤尾ひかる、稗田寧々、矢野妃菜喜
歌唱賞:斉藤壮馬
パーソナリティ賞:櫻井孝宏
外国映画・ドラマ賞:楠大典、東條加那子
ゲーム賞:「ウマ娘プリティーダービー」
シナジー賞:「エヴァンゲリオン」シリーズ
富山敬賞:鈴村健一
高橋和枝賞:岩男潤子
キッズファミリー賞:津久井教生
インフルエンサー賞:関智一
MVS:下野紘
功労賞:麻上洋子(一龍斎春水)、池水通洋
特別賞:「竜とそばかすの姫」
 
感想:
比起去年石川由依更奇怪的小野賢章,一般主角獎一個給老手一個給該年力捧的年輕聲優,但小野賢章還需要力捧嗎?只因為去年配了閃光哈撒威所以就給他一個獎?除了哈撒威去年也不覺得有配了什麼超紅的作品,比石川由依還無法理解。至於緒方惠美則是明明該拿男主角獎但因為是女性所以拿女主角獎,但配的角色全都是男生。不過她也是什麼時候拿獎都不意外也沒有什麼好質疑的。
男配角的立木文彥真的很適合,他真的沒機會配主角但配了很多有名的配角。中村悠一近年轉去配角但印像中去年好像也不是很熱。女配角的小松未可子這兩年又爆起來,本來她是很看好的聲優但出道早期爆不起來反而結了婚之後反而紅了。高橋李依最初是很期待的大物,但離頂級的總是差那麼一點。
男新人只有巿川蒼沒聽過,川島零士和佐藤元有點印像。女新人四個都算有印像,矢野妃菜喜算是四人中最突出的一位了。
歌唱獎今年是給了齊藤壯馬,沒聽他的歌不作評論,主持獎的櫻井孝宏,他的主持實力不用多說。洋畫的楠大典和東條加那子不熟不評論,遊戲給賽馬娘很合理,去年紅到爆不給才怪。團體奬的EVA也很合理。
多媒體獎的關智一,去年他轉向電視主持發展,他的主持能力是一流的,只要收起黃梗就完全沒問題了。MVS的下野紘真的是鬼滅之刃最大得益者,誰會想到出道以來一直半紅不黑的下野會成為MVS二連霸?
最後想吐槽是鈴村健一拿富山敬獎,他已經到了拿這種老人獎的年紀了嗎?
 
 

2022年3月4日星期五

聲優獎2021感想

一年一度的聲優Awards結果公佈了,先列出名單:
 
■主演男優賞:津田健次郎
■主演女優賞:石川由依
■助演男優賞:島崎信長、子安武人
■助演女優賞:鬼頭明里、上田麗奈
■新人男優賞:伊藤昌弘、小林千晃、土屋神葉
■新人女優賞:逢来りん、市ノ瀬加那、杉山里穂、藤原夏海、和氣あず未
■歌唱賞:ワルキューレ
■パーソナリティ賞:安元洋貴
■功労賞:津嘉山正種、増山江威子
■富山敬賞:関俊彦
■高橋和枝賞:榊原良子
■外国映画・ドラマ賞:山路和弘、小宮和枝
■MVS:下野紘
■特別栄誉賞:『鬼滅の刃』
 
以下是筆者的個人感想:
    其實日本的獎絕大部份都是頒名氣頒財氣,不管是電影電視還是聲優,總之那一年你夠紅又或者電影公司花的資源夠多就能拿獎,這種純看誰的錢夠多捧人的力度夠大的獎也讓日本的這類獎一直欠缺公信力。以聲優獎為例經歷過你的名字氣的鬧劇後已沒幾人會認為他們是以聲優的演技去給獎。不過不管怎樣好歹還是唯一的聲優奬,談論的價值還是有的。
 
    男主角方面,津田健次郎這一兩年紅到爆,本來他這類大叔角色很難當主角,但他近兩年超活躍,給他這個獎項沒有人會有異議,誰敢說津田健次郎沒演技?石川由依則是力捧的一位,這兩年狂接工作,有點奇怪是現在才捧她,出道日子不短的她要到三十歲才成為事務所力捧算是大器晚成了。
 
    配角方面子安是任何時間都能拿獎的類型,反而島崎明明是想推來當主角但就是紅不起來。鬼頭明里前幾年狂捧但離頂級就是差一那麼一步。上田麗奈的情況是她配很多角色但就是記不起有什麼特色,個人風格不足一直是她的弱項。
 
    男新人小林千晃和土屋神葉是即使在男性觀眾之間也會聽過名字,這已經很不錯。女聲優意外的和氣杏未還算是新人?在女聲優不斷湧出來的現在單是讓人記得起名字就算了不起,五人中除了逢來琳筆者沒印像其他四個都有印像,能夠讓不是狂熱聲優廚的一般宅知道名字就已經可以拿新人獎了。
 
    歌唱獎是Macross組,沒有什麼意見,虹咲是單人制而Liella剛出道,那Macross組就沒有對手了。

    安元洋貴拿主持獎又是終於到他的那種。
 
   值得一提是一般人投票的MVS獎,之前多年都是神谷浩史,這一年靠鬼滅的威勢下野紘創造奇跡地把神谷擠下來,由於神谷有點想退出第一線的感覺,接下來這個獎會成為混戰局面了?
 
 

2022年3月2日星期三

遊日本也可以很便宜


(原刊在2014年aniwave 314期)

雖然在下去日本幾乎是一年兩次,但過去的多不會超過一星期,最長的是兩年前去四国,但如果不是因為TGS的話也只是一週,因此這次純去攝影就是半個月絕對是出來做事以來最長的一次。


日本玩不厭嗎?
日本雖小,但飛機由札幌去福岡也要三小時半,如果你有在日本進行火車旅行的話,就一定會買一本火車時刻表,在時刻表的前幾頁是日本火車網路地圖,看看那密麻麻的車站,真的再去一百次也走不完,更別提有些地方是四季不同的風情,像京都春天是櫻,夏天是蟬,秋天是紅(葉),冬天是雪,不同時刻都有他的美態,怎麼會厭?
喜歡購物的,男仕們一個yodobashi camera就可以玩上三天三夜了,各種古靈精怪的新產品,由相機到手機到電視再到家電,總之是用電的產品幾乎都有,如果還不夠可以去秋葉原的橫街,更多意味不明的奇怪產品應有盡有,不買單看也夠樂了。女仕們更不多擔心,不用怕沒有好貨,只怕你不識貨。而宅們一個中野的まんだらけ隨時可以擦爆你所有的信用咭,懂日語又愛書的,紀伊國屋嫌不夠痛快去神保町吧,保證會讓你一整個星期不想走出來。想享受的,日本的高級旅館餐廳一大堆,再加上露天溫泉,人生之樂莫過於此。
最重要是,不管你是大富翁還是像在下這麼的一介小民,都能享受到乾淨、方便的旅遊服務,單是這樣就已經是去日本的一大優點吧?

一萬元公式
雖然在下沒錢去那些吃一頓飯要數萬日元的高級日本料理,甚至每一次去都是能省得省,但卻不等於就得像去中國旅行那樣捱三等火車,睡殘破的旅館。
還記得廿年前學生時初次去日本,回來之後算出了一條公式,就是每日只能花一萬日元在必需的開支(即不計你去虎穴買一大堆同人誌又或者去yodobashi買電子產品),還是能保持一個很舒適的旅程。
怎樣算?住宿方面每天上限是五千日元,吃是二千,二千日元車錢,一千日元是各類觀光點的入場費。這個分配由廿年至今仍然有效,當然換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日本這廿年真的沒有什麼通脹,但以旅行者而言這種穩定的物價在算旅行費用而言是相當方便的。像這次玩了十六天,扣掉手信的一萬元實際每天只花一萬日元,消費一點也不貴。
所以在下常說如果想試試一個人去旅行而不是參加旅行團,日本是一個最佳的起點,不但治安好,而且預算容易計,只要不亂買東西不會超支,又有什麼比這種國家更適合初試獨個兒上路?

公式內容
好了,現在就公開公式的詳細內容給各位參考了。
住方面。日本的商務旅館平均是四千至六千左右,由於針對的是國內客人,而且還是一些公幹以主的客人,所以相當合理,而且十分接近車站,在下這次找的旅館沒有一家距離車站超過十分鐘腳程,最遠的那家離山形車站也是七分鐘-還要是拖著行李!至於質素方面別以為便宜沒好貨,這些旅館房間雖小但設備齊全,乾淨整齊是基本條件,有些旅館會有大澡堂甚至是溫泉,也有些旅館是包早餐。早餐方面質素則可以差很遠,由只有熟蛋麵包到豪華自助餐也有。吃方面如果旅館沒有的話,由吉野家數百多日元一個牛飯到兩個飯團一鑵可樂三百日元也可以,反正很多時趕火車也真的沒時間坐下來好好吃飯。晚餐則可以好一點,一千日元在日本其實已經可以吃得很不錯了。行方面用火車證就不用煩,巴士方面平均二百日元。反而最大開支就是觀光點的入場費,由二百日元到一千日元也有,像這回上雪山影樹冰,單是吊車就花了二千五百日元,相當肉赤。如果入場費駛多了那就會在飯錢上省一點,而為了有多一點的預算,在下主要會在住宿上下工夫,這次住的四間旅館都是五千日元以下,平均四千五百日元,那多出的五百日元就可以花在其他地方了。
很多人以為去日本很貴,其實只要懂門路,一樣能以很合理的價錢走遍日本各地-在下還打算十月去京都影紅葉呢!

Featured Post

隱世監聽名機? YAMAHA HPH-MT8

前言: 差不多三年沒去日本,早有了要去血拼的想法-說「血拼」其實也只是買個有點貴的耳機。之前想買Grado SR325x,在yodobashi和e-イヤホン試過幾次,聲音是不錯但做造實在不敢恭維,而且硬是有點什麼不對勁,筆者敗家的哲學是,如果試過幾次都無法讓自己打開銀包,那這東西...

Popular Posts